第十八期 | “年华易老,技 • 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

1.jpg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下,6月10日至7月10期间国家图书馆联合包括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全国182家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技 · 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我馆将推出线上系列推文,展映115个获评优秀的传承人记录项目的综述片。这些综述片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成长经历、技艺特点、代表作品、传承教学等内容,通过观赏影片,观众们不仅能领略到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风采,还能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焕发的魅力和风情。让我们一起致敬非遗传承人,牢记文化守护的责任感,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张秀芳 · 传统美术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2.png

2.2.jpg

传承人编号:01-0071
传承人姓名:张秀芳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43.12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项目名称:剪纸(扬州剪纸)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张秀芳,1943年出生,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扬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张秀芳出生于扬州张氏剪纸世家,13岁开始学习扬州剪纸,是张氏剪纸的第六代传人。张秀芳的剪纸在继承老一辈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多用镂空技法,内容多以花鸟鱼虫为主,线条婉转流畅,构图精巧雅致。代表作品有《琼花》《鸟语花香》《五十云鹤挂屏》等。


蒋雪英 · 传统美术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3.png


3.3.jpg


传承人编号:04-1766

传承人姓名:蒋雪英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33.10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项目名称:苏绣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蒋雪英,1933年出生,女,汉族,江苏吴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苏绣起源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20世纪50年代,苏州刺绣研究所建立,聚集、培养了大批苏绣人才。蒋雪英从事刺绣艺术50多年,掌握了苏绣的各种针法技艺,并将苏绣技法灵活运用于产品制作之中。她研制的苏州刺绣和服腰带,巧妙地将苏绣的打籽绣和日本的匹田绣相结合,展现了苏绣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品有《荷香鸭肥》《梅花欢喜漫天雪》《云龙》等。


何福礼 · 传统美术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4.png

4.4.jpg


传承人编号:03-1265

传承人姓名:何福礼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4.11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东阳市

项目名称:竹编(东阳竹编)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何福礼,1944年出生,男,汉族,浙江东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东阳竹编擅长编织立体人物、动物及传统竹篮等器皿类的工艺品,手工剖篾细如发线,柔如蚕丝,精编细作,造型逼真传神。东阳竹编产品以篮、筐、箱等生活用品最为常见,它们与烫金、印花、刻镂等装饰技艺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民间工艺研究价值。何福礼14岁进入东阳木雕竹编厂学艺,他攻克了竹丝镶嵌和在国内几近绝迹的“反簧”技术难关,并多次修缮故宫博物院倦勤斋(竹编部分)。代表作品有《九龙壁》《香炉鼎》《渔翁》《海鸥》《咏鹅图》《大象》《哪咤闹海》《八仙竹丝花篮》等。


果洛折求· 传统技艺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传承人编号:04-1916

传承人姓名:果洛折求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1.03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项目名称: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果洛折求,1941年出生,男,藏族,青海果洛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逝世。班玛藏族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以前,主要分布在果洛州班玛县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等村。班玛藏族碉楼大致可分为烽火碉、要隘碉、家碉三种,一般都建在高的台地或山顶上。果洛折求从小生长在多才多艺的家庭中,舅舅会盖房砌石墙,父亲会做藏靴、木匠活、缝纫、建造碉楼,这些家传让他经常动手制作东西。从21岁开始,生产队安排果洛折求盖碉楼,他在实践过程中聪明好学,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成长为果洛班玛地区家喻户晓的碉楼建造大师。


刘泽松 · 传统技艺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传承人编号:01-0153

传承人姓名:刘泽松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6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项目名称: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刘泽松,1946年出生,男,汉族,贵州玉屏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并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刘泽松10岁随父亲刘文忠学习吹奏箫笛,15岁开始从事箫笛制作至今,曾担任玉屏箫笛厂技术组长。1984年,他恢复了其祖父刘昆山创办的百年老字号“刘昆山箫笛”。刘泽松从事箫笛制作几十年,为玉屏箫笛的制作生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继承和发扬“龙凤扁箫”的制作和雕刻技艺,把龙凤扁箫上的微雕、浮雕图案做得精细动人,使其成为“刘昆山箫笛”的代表作品之一。


7.png

活动开始时间: 
2022-06-20 20:15
活动结束时间: 
2022-06-20 20:15